选手合影
12月5日,随着2024年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示结束,大赛229个奖项获奖名单也将正式出炉。大赛由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宁波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吸引了全市近千名学生的参与。从5月起经各个区(县、区)征集、选拔,共有330个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350幅少儿科学创意绘画作品进入市赛,而入围终审展评的科技创新成果有84个,科学创意绘画作品56件。
答辩现场
11月24日,大赛大终审展评在鄞州区宋诏桥小学举行,来自全市的各类优秀作品展现了青少年的智慧和创造力,令现场评委感叹:“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未来的启迪。”
近年来,宁波积极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打造“大中小一体化”育人机制,推进科教资源贯通式布局和科技人才贯通式培养,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此次大赛终审展评的评委分别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其中,参加科技创新成果的选手们需要结合ppt,展示参赛项目的创作背景、创新亮点、实施过程、工作原理等内容,并进行现场演示、现场答辩。通过问辩方式,让选手们与科研人员近距离的面对面交流,以激发孩子们的科研兴趣,也让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了解中小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
候场观摩区,选手正在准备答辩
创意来源于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我这个作品可以远程遥控垃圾打捞船,我还参考无人机的设计,添加了图像传输系统。”在创新成果答辩现场,来自鄞州区下应中心小学的六年级学生陈泽宇,从打捞河道漂浮垃圾船入手,大胆地添加了翻斗式设计。当打捞船前进时,实现垃圾自动进入翻斗,倒入船舱,并利用图像实时检测,实现单人岸上操作,做到了高效、安全、便捷,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我将打捞船上拍摄到的动态视频实时传到遥控器的屏幕上,不仅可以观察船前进方向重漂浮垃圾的位置,也可以方便观察船舱的垃圾量。”陈泽宇自信地说道。
现场,评委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创意与想象力。有的作品巧妙结合了生活与科技,例如运动后智能冷敷仪、燃气灶安全卫士等项目,展现了科学的实用性。有的作品则展现了学生对社会热点、社会特殊群体的关注,如多功能助行智能拐杖、盲人果蔬智能识别电子称重播报器等,让我们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现场还来了不少低年级的学生。“植物生长到底需要多少水分?如果水分太多会有什么影响?”鄞州区江东中心学校的三年级学生谢依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她通过植物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不同降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设施对植物的保护作用展开了细致的调查与实验,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展示。
该校科学老师周杰说:“我们学校有个童创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挖掘出了一大批孩子们跨学科研究的‘金点子’。其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对自然科学的观察。此前,谢依帆还做过气温对植物的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积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机会难得的历练。”
答辩现场,评委们全方位的考验了选手,在肯定作品的同时,对研究的实施过程、改进方案、应用前景等细节性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以帮助选手进一步优化、迭代作品。
慈溪实验中学选手陈品妤在答辩结束后表示收获满满,她的作品是“送餐神器”——防洒防盗多功能外卖箱,“我与评委交流后发现在设计防盗时把问题复杂化了,其实可以有更便捷更低成本的方式,回去后我要再改进改进。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面与这些研究人员交流,有点紧张,也很激动!”
在科学创意绘画赛区,选手们则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展示自己的无限脑洞,画出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憧憬以及对科学家的致敬之情。小选手们从早上9点奋斗到中午12点才停笔离开。其中,“致敬科学家”创意画,不仅画出了孩子们对科学家的崇拜与敬仰,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熏陶与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