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老科协“科技助学”有新意
发布日期: 2022-04-25 访问次数: 字号:[ ] 信息来源:镇海区科协

随着义务教育段“双减”政策的落实,“学伴小组”被呼唤出来。所谓的“学伴小组”,就是以同班级、同年级、同小区(村庄)或同爱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开展自助互助活动,时间为半天,一般由家长、教师、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进行管理和辅导。

“学伴小组”的出现,给镇海区老科协“科技助学”活动带来了新意。该协会宣传教育团里的老师们发挥教育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学伴小组”辅导工作。在少儿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辅导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辅导经验,为区域内青少年假日活动提供了新助力,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4月17日星期日下午,该协会宣传教育团邬明明老师,带着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三(3)班郑淳予、纪钰轩、孟紫璇三位学伴小组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来到镇海区残联办公室,采访了该残联兼职副理事长、区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区肢残人协会主席、镇海“独臂大侠”张海江。这项采访活动是近期学伴小组开展的“弱小与强大”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年初,张海江上榜“宁波好人”,被评为助人为乐型好人。在邬老师指导下,孩子们上百度查找了张海江的事迹,知道了张海江曾获得浙江省自强模范,浙江省阳光行动优秀项目专员,宁波市优秀志愿者,第八届镇海区十大杰出青年,镇海区爱心感动人物(道德模范),镇海区优秀志愿者,镇海区优秀慈善义工,镇海区民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孩子想到这些荣誉的背后一定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此刻,他们更想知道张海江叔叔小时候的故事,尤其是由“弱小”变“强大”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这次实地采访活动。

张海江很高兴接受了孩子们的采访,热情地向孩子们讲述了小时候的故事。原来张海江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不幸被高压电夺去了右臂。出院的那天,他的妈妈给他买了一双有鞋带的球鞋,要求他学会系鞋带。这个要求对一位刚刚右臂高位截肢的儿童来说,是那么的残酷。然而,就从那一刻起,在妈妈的教导下,张海江走上了一条自强不息之路。他历经了苦难与磨砺,弱小的内心,慢慢变得强大起来……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孩子和家长们。孩子们表示要把张海江叔叔的励志故事整理出来,编制成视频,在班队课上播放,鼓励大家向张海江叔叔学习,做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我们也期待孩子们在班队课上的精彩分享。


镇海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