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的学员们走进市农科院科研基地,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农业科技探索之旅,在田间地头与实验室中解锁农业科学的趣味与奥秘。

此次活动是第九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水稻研究小组的首堂实践课。活动当天,第九期科技新苗水稻研究组导师严成其化身 “科学向导”,一边引导学员们观察作物的株型、叶片差异,一边分享品种的生长周期、适应环境,更深入浅出地拆解了品种选育背后的科研逻辑与实际应用场景。不少同学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下各类作物的生长特性、形态差异等关键信息,还带着强烈的探索欲主动发问 ——“作物的抗病性是如何通过科学培育实现的?”“不同类型的土壤会对作物产量产生哪些具体影响?”,一个个专业又贴合实践的问题,展现出对农业科技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实践环节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依次参观了待审定水稻品种展示区——通过对比不同水稻植株的株高、穗型等性状,直观了解品种选育的差异;随后走进再生稻种植区,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了解了再生稻“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的种植流程与高产优势;在种质资源圃,上千份水稻资源样本集中展示,让学员们得以见识形态、特性各异的水稻种质类型;而生产实验圃内的糯稻、优质稻种植区,以及抗病虫实验田、国外种质资源圃,则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水稻品种的多元化应用与科研价值。此外,学员们还参与了彩色稻穗的收割体验,并将亲手收获的彩色稻穗作为实践成果,赠送给随行的家长们。

本次活动聚焦农业科技领域,通过“参观+讲解+实践”的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农业科研一线,激发了青少年对农业科技的兴趣与向往。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为“科技新苗”们提供更多走进科研现场的机会,助力培育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