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落到实处,结合宁波工作实际,强化新质生产力主题,2024年宁波市科协推出以走进宁波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新质生产力科普游”系列活动,探索搭建面向前沿科技领域的科普活动载体。
4月28日,由宁波市科协主办、宁波市科普发展中心和宁波移动电视承办、镇海区科协协办的新一期“新质生产力科普游”,带领市民朋友前往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感受中国石化工业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是一家拥有27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22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管理码头吞吐能力约1.2亿吨/年、罐储能力约1700万立方米,管理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的石化企业。它是中国石化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管理水平最好、发展质量最优的炼化企业,而且镇海炼化时刻将绿色石化及新能源的探索放在重要位置,目前已初步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是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大家从“镇海炼化之路”展厅开始参观,在这里市民朋友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镇海炼化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大家感叹到炼化人踔厉奋进、勇毅前行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企业在短短数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新能源大巴的缓缓启动,沿着林荫大道,一幅幅绿色发展的画卷在这座石化基地徐徐展开。“西塞山前白鹭飞”,大家还没下车就听到了白鹭清脆的歌声。白鹭园是中国石化镇海炼化里的一幅实景山水画,虽然距离储罐只有一路之隔,但这里树木葱茏,白鹭纷飞,是第二批“浙江省观鸟胜地”,也是中国首个不在自然山水间的观鸟胜地。
白鹭被称作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对环境要求较高,而镇海炼化厂区茂密的植被、区内沟渠和附近海边滩涂里的小鱼、小虾为白鹭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白鹭园还在联合国COP15大会中被列入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集”,曾入选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经典案例、获评“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
为提升观鸟体验,镇海炼化建设了观鸟走廊、观鸟塔,设置望远镜、科普展板等设施。2022年还上线了全国首个白鹭全景式全球慢直播平台“I-EGRET”,架设11台高清变焦且具备夜视功能的摄像机,可实现24小时无障碍直播观鸟,目前平台观看量已超过1亿次。参观的一位市民说道:“镇海炼化作为一家石化公司,其生态环境之好,让我们对化工企业转变了看法,也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和生态美好可以如此和谐的共处”。
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接下来一行人来到了大乙烯奠基点,这里是镇海炼化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闪亮主脚,也是一个新质生产力主题公园。在本世纪初,为解决浙江对国外进口乙烯的依赖,习近平同志曾先后三次来到镇海炼化,亲自推动乙烯项目立项、核准、开工。总书记执锨培土,立下奠基碑,一张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徐徐铺开。如今,镇海炼化生产的乙烯带动下游产业超过1000亿元产值,从曾经的“的确良”到今天色彩斑斓的时装,从塑料树脂产品到高端合成新材料,都离不开乙烯。镇海炼化乙烯装置绩效位列全球第一群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乘坐着新能源大巴,没过多久就到了能源补给站——全市首座加氢示范站,这里每天可加注氢气500公斤。在满负荷情况下每日可供85辆大巴运行100公里,相当于2.1吨汽油用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75吨。这也是镇海炼化充分发挥本地“产学研用”合作优势所做的一次积极尝试。
镇海炼化是中国石化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氢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实现“制、输、储、加、用”氢能一体化工业场景应用,积极推动氢能客运、氢能重卡、氢能冷链运输的规模化应用,带动长三角氢能制备领域、氢能储运领域、氢燃料电池生产领域、加氢站领域以及氢能源车领域等氢能产业链五大领域的不断完善。
参观完加氢站,讲解员还带领大家到了智能工厂-镇海基地1号地块中控室。这里主要控制运行着镇海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的以12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为主体的11套生产装置,是我国炼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很难想象这里4年前还是一片东海海涂、芦苇荒滩,仅仅22个月后,便生产出了合格的乙烯产品,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乙烯工程建设工期最短、国产化程度最高、数字化应用最广、连续安全工时超5800万等新纪录。
最后,大家沿着镇海炼化创新之路来到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这里肩负着集中中国石化优势力量,积极融入浙江省宁波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加快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及“技术先导型方式”探路引航,为浙江省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宁波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乃至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的重要使命,这里的科研创新将为提升中国石化和地方区域创新能级注入新的动能。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镇海炼化在“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重塑产业赛道的背景下,不断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加速破圈,赋予宁波经济、中国石化工业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