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萌发,我们又迎来了一个节日,那就是3.23世界气象日。3月21日下午,余姚市气象局的吴敏局长带领一行工作人员走进我校,给双语部三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普知识大讲堂。本次活动由双语部科学老师袁沁怡老师主持。
气象科普知识大讲堂开始前,首先由气象局吴局长宣读奖项并进行了颁奖仪式。双语部在余姚市2023-2024年度气象科普活动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方文杰老师也荣获了“优秀辅导员”称号。我校双语部部主任王浓老师代表双语部领奖并合影留念。
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融化,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cm。南极洲、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 如果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海平面将上升7米。
“气象科普知识大讲堂”火热开讲中,气象老师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制作了科普课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小视频,给同学们科普各种气象知识,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种子。瞧,活动现场气氛热情高涨,同学们们边认真听讲边做笔记,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在互动交流中表现出对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气象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一个“冷热空气循环”的小实验。通过小实验同学们明白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冷热空气形成对流的原理,同时也知道了冷锋雷、冻雨、雾凇与雨凇形成的过程以及它们的危害。
气象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学习了空气动力原理:就是使容器内被压缩的空气在排出时,产生强烈的气流,瞬间将空气压力能转变成空气射流动力能,从而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发射出一团成圆形状的空气。
有趣的“空气大炮”实验把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只听“砰”的一声,被压缩的空气形成冲击波,像炮弹似的烟圈从一个桶里嗖嗖的飞出来……台下,同学纷纷将手伸向圆形烟雾,好不热闹!通过实验,同学们纷纷明白了台风形成的原因以及台风带来的危害。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欢笑声、惊讶声不断,现场气氛热烈。气象老师将气象知识和科学知识有效结合一起,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传递给同学,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是点亮了同学们的知识灯塔。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气候变化行动最前线,你我都是践行者”的自觉意识;我们应该提高对气象科技的关注度,增强科学防灾减灾的意识;更应该为保护气象环境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