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一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8月25日,随着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在武汉落幕,喜讯传来:宁波中学应哲楠、俞世哲同学代表浙江省参赛,凭借作品《电子体重计的DIS化改造》勇夺国赛一等奖,同时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仅有十支队伍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浙江有三支队伍获得一等奖,其中宁波中学获宁波唯一的一等奖。此外,镇海中学《关于阿魏酸浸泡对超高压大米功能性改良的探究》项目拿下了一个二等奖,慈溪阳光实验学校《基于嫁接技术防治樱桃番茄茎基腐病的研究》项目收获三等奖;与此同时镇海区骆驼中学周嘉豪老师的《基于Matlab的立体等势面测绘系统》项目获科技辅导员作品二等奖。此次国赛,创下了宁波历年来科创赛国赛的最好成绩。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等5家单位主办的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该赛项还是晋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的主要赛道,每年代表中国参赛的国家集训队成员都会从中遴选优秀学生。
就是这样的一个舞台,吸引着宁波师生们奋力追赶。大赛有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35支代表队近800名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13个国家的50余名国际代表参加。大赛共评选出国内外青少年项目一等奖58项、二等奖129项、三等奖182项,浙江队共15个学生项目、9个科技辅导员项目角逐国赛,其中宁波占4个。
《电子体重计的DIS化改造》项目组成员应哲楠介绍说:高中物理实验有这样一课,以前是要买传统的带有指针的称,同学们站上称看蹲下站起的指针变化,我们的作品是将普通电子体重计改造成力传感器,并用它来完成教材中的超重与失重实验,通过专门的APP就可以看到变化曲线了,我们自制力传感器的DIS实验设备,用不到60元的成本实现了价值几千元的压力传感器的功能。项目组成员俞世哲说:“国赛不仅仅是一项学术之间的竞争,更是一次让我们开拓视野,认清自我,面对他人的机会,交到了新朋友。”
知道自己指导的项目获全国一等奖的宁波中学翁浩峰老师也是特别的激动,他说:“有点中头奖的感觉,2012年开始辅导学生做创新项目,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确实这个奖项实在太高端。我自己连续三届在该赛事获辅导员一等奖,但指导的学生项目获奖,比自己获奖更开心,学生获奖的含金量更高。10年里,也曾迷茫过,这赛事到底怎么能攻破,这次的获奖,除了高兴,还有就是,一定在坚持,只要坚持的足够久,总会有成绩!”
有同样感受的镇海中学曾昊冥指导的项目在获得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时表示:“多年参赛永不言弃,今年国赛收获二等奖,平了他2014年指导带队项目的学校参赛历年最好成绩。”
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期6天,期间还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回顾展、科学家精神报告、科学讨论会、“学长说”创新故事分享会、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科技人文参观等活动。
宁波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王国英 林彬
新闻多一点:
此次大赛取得的成绩反映了市科协近年来充分协调和调动各方力量牵头推进青少年市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显著成绩。一是强化精神引领。年均开展“院士(科学家)讲座校园行”、“红领巾讲甬籍科学家故事”等活动100余场,受众50余万人次。二是厚植创新沃土。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年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120余项,参与青少年20余万人次。三是聚力英才培育。实施院士领衔的“科技新苗培养计划”,联合13家市内外高校院所,探索建立“小-初-高-大学”贯通式培养模式,产出多项专利、论文、奖项。下一步,市科协将继续健全完善科学、多元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和培育机制,推动宁波青少年科技教育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