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共聚”——第七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启动
发布日期: 2023-11-27 访问次数: 字号:[ ] 信息来源: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科技新苗活动,开阔你们的视野,燃起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热情,培养你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毅力和信心,也为同学们未来大学阶段选择自己的专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新一期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导师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李赫研究员在启动仪式上如是鼓励新一期的科苗学生,希望他们不负最好时光,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11月24日,第七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举行,宁波市科协科普部部长江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樊园出席活动并为新一期导师颁发聘书。来自本期“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各高中学校的带队老师和同学们等近百人参加了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科苗学生代表向导师行鞠躬礼的拜师仪式和导师为科苗代表佩戴科苗徽章活动。


展示成果  体验科学

在启动仪式中的第六期优秀课题展示环节,鄞州高级中学《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课题组分享了他们关于检测环境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方法的研究成果。他们用生物探针法合成荧光探针,检测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再进行络合滴定,利用细胞成像观察荧光探针作用于细胞时的有效性,来告诉我们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宁波市第二中学《NFC功能型果蔬汁加工关键技术创新》课题组,他们在收到了来自古林镇水果玉米(雪甜7401)种植农户的求助之后,决定开发一种兼具营养和口味的水果玉米汁。他们通过超高压技术、热处理、不同稀释比例的方法进行调配和加工,并辅以感官评价,最终确定加工方式,解决农户需求。

关注社会需求、开拓研究领域,第六期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共有45个课题组顺利结题,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课题报告。从第一期的发动参加到现在的双选竞争入选,“一票难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为青少年发挥“好奇心”搭建了一个探索并实践科学的平台,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与工作机制,打造了具有宁波特色、全国水平的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截止目前,该计划得到了17个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共培养了来自38个高中的917名学生。

同时,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一直与全国“英才计划”保持着信息交流和工作经验分享,每年会在科苗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参加全国高校科学营、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英才特训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版块等活动,让科苗学子走出课堂,聆听前沿科技报告,触摸前沿科技成果,瞭望科学魅力,收获科学梦想。


“青苗共聚” 探讨科技

启动仪式上,还邀请了本期青年科学家导师为科苗们分享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普报告。

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王凯喆导师分享的是《细胞外囊泡——从分子递送,到纳米制造!》前沿科普报告,他首先从人类信息传播角度出发,介绍了细胞间不同的通讯方式。他在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细胞通讯新媒介,细胞外囊泡的概念和研究进展。细胞外囊泡为理解生命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分享了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细胞外囊泡生物机器的研究,实现了细胞生物通讯重编程。

西湖大学李昂博士在《在海洋中“翱翔” 海洋仿生科技》前沿科普报告中,与大家分享了,鱼类非常善于借助旋涡,操控旋涡的现象,展开了力学机理分析研究,最终发现这一现象是为了达到节省能量,提高灵活性的效果。他们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水下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上,研发出了更稳定、更灵活、更安静、更精准的水下运载器。

宁波大学钟硕敏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是《无线能量,点亮无限未来》前沿科普报告,他举例说:“比如起搏器植入人的体内,如果用无线能量传递,那这个人就不用再更换起搏器了,无线能量就可以为起搏器续电了。”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获取电能的方式,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宁波大学王金辉导师《磁与生命健康》的科普报告,告诉了我们磁与生物演化密切相关,对于我们探究生命起源和进行健康保护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磁性铁蛋白能对乳腺癌进行核磁共振靶向显影,同时还能跨越血-脑屏障实现神经胶质瘤的早期诊断。

青年科学家导师们的分享,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在人们的科研工作中不断出现,而亲身参与这个过程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值得大家追求的事。

活动最后,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还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宁波市科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举措,如大力推进科学家精神弘扬传承,年均开展“院士(科学家)讲座校园行”、“红领巾讲甬籍科学家故事”等活动150余场,受众50余万人次;推动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探索打造“赛事育人”新模式,年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赛事和实践活动100余项,参与青少年20余万人次;深入实施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形成了由院士领衔,覆盖多领域多学科专家一起参与支持的导师团队。


宁波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王国英  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