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追梦人④杨劲松:电力领域科技工作的乾乾“移山者”
发表日期2022-09-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日前,2022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评选结果揭晓。这些将汗水奉献给科技创新事业的“追梦人”中,有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工作者,有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的创业者,也有专注科普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优秀科技志愿者。近期,甬派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挖掘宁波科技工作者台前幕后的创新故事,展现他们扎根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的奋进之姿,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宁波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永耀科技分公司科技创新中心经理、高级工程师杨劲松


  “如果说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市场推广是一座山,那我就要做一个‘移山者’——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意义所在,更是我从学生时期延续到现在的‘科学梦’。”日前,宁波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永耀科技分公司科技创新中心经理、高级工程师杨劲松告诉记者。


  从业二十多年来,杨劲松一直把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摆在头等位置。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了解科技动态,用慧眼鉴别“金点子”,将一个个好项目推向大市场。目前,宁波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永耀科技分公司已拥有37项专利、89项软件产品,新的核心创新产品实现了从“0”到“3800多万元”的产值突破。


  创新基因始于安全生产所需


  2021年1月,在舟岱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为随桥电缆桥架最后一节喷涂“石墨烯重度防腐涂料”,杨劲松站在电缆管廊旁心潮澎湃。


  “这一涂料在桥梁运用中尚属国内外首创,可大幅度提高设施、设备抗腐蚀能力,填补了国内防腐涂料的技术空白。”杨劲松说。从研发、孵化到市场推广,再到率先应用于有着“世界最高的铁塔”之称的500KV舟山跨海铁塔,“石墨烯重度防腐涂料”的市场推广及应用,离不开杨劲松与整个科技创新团队长达6年的接续努力。


  “这只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强大‘创新基因’的一个缩影。”杨劲松坦言。对于电力人而言,科技创新的基因来自日常的安全生产,来自一次次破题解题,来自一次次守望相助。


  2008年开春的冰冻灾害,催生出了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拳头产品”:光纤芯远程自动交换机器人。当时,全宁波仅剩一条500KV的输电线用于供给甬城市民的生活,而全市上下所有电力人的心,都紧紧系在了这条输电线、生命线上。


  “我们接到指令,半小时内赶到单位,一小时内准备好备品备件及工器具出发赶赴事故现场。在冰冻雨雪天气里,高速路上打滑等危险情形频频发生,在气温降至冰点的山顶电站上,一批批的抢修人员轮番上阵——不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太劳累,而是在如此低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会对抢修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


  “现在到处都在讲现代化,为什么我们电力系统的通信专业就做不到这一点呢?”复盘时,电力系统的职工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反思极端天气、突发事故导致现场信号中断,抢修人员“两眼一抹黑”,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高电压场所的情形,国网宁波公司的科技创新团队当即决定开展研发攻关。这个决定“这不光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在保护全国的电力人,造福全国的老百姓。”杨劲松说。


  2015年,光纤芯远程自动交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初具规模。通过整合自动控制、光纤通信、智能路径搜寻、自动巡检等技术,这一设备成功实现了现场信号中断后的远程操作、线路调度、原因判别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地域广、交通不便的通信线路维护和灾后通信线路的快速恢复。


  2019年当年,光纤芯远程自动交换机器人的销售额突破一亿,成为宁波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永耀科技分公司的“拳头产品”,也成为杨劲松科技追梦路的一座“里程碑”。


  倾力构建创新新生态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杨劲松的座右铭。他集合企业发展定位,提出“要以创新链、产业链为驱动,以创新助推产业,以产业反哺创新,形成创新‘产得出’、产品‘用得好’、成果‘养得活’的良性生态。”

杨劲松接受甬派记者采访。


  “科学技术不应被束之高阁。”杨劲松笃定地认为,“我们有技术、理念和应用场景,我们要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创新成果走进现实,走入市场。”


  长期从事科技工作,杨劲松清晰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不能光靠一个人的勤奋,人才、机制等每个维度都不可缺少。于是,在他的主导下,“基于标签库的科技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平台”诞生,成为覆盖项目立项、团队组建、研发全过程管控、技术交易、成果孵化等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大脑”。


  在平台和系统的支持下,职工创新成果可进行挂网展示和交易,推动职工创新和市场快速结合,让企业共享职工创新成果;同时,该系统有效助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孵化落地,让成果能够真正走向市场、得到推广与应用,最终形成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此外,在平台的支持下,企业的市场需求也将反馈至职工,实现创意和市场的互通,让更多的职工“揭榜挂帅”。


  于是,一批集聚潜力的新成果从幕后走向前台,从实验室中走向市场——


  “飞来电”移动式智慧充电桩项目打破了“新能源停车位”这一桎梏,将“车找桩”转化为“桩找车”,目前产品已有初代模型。“智慧空开”项目将空气开关的各项参数集中于掌上APP中,目前已成功应用于2021年龙湖地产智慧小区建设、海曙智慧校园建设。此外,“调度对点机器人”“输电线路北斗防外破装置”“蓄电池智能在线维护系统”等项目均已开展试点应用……


  “2021年职工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就有264项,最终成功立项的有65项,可以说,我们宁波电力人的科研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杨劲松表示,未来,自己将继续走科研追梦之路,围绕“双碳”目标、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和产业绿色转型,依靠公司顶层设计,开展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前沿性的研究,重新梳理出科技产品的应用转化与产业转化工作方案,寻求双碳行动、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粘合度高的职工创新项目,形成新的创新成果或产品。同时继续当好“愚公”,为科技创新成果实用化推广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