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副省级城市典型发言”——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做法在全国科协系统主题会上分享
发布日期: 2022-05-13 访问次数: 字号:[ ] 信息来源: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5月12日,2022年度科协系统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工作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工作部署,坚持聚焦靶心、争创一流、赋能基层、开放协同,总结2021年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推动“一体两翼”青少年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秘书处全体同志,部分省级、副省级科协分管领导,18家全国学会、47家省级、副省级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部门单位和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17家成员单位有关同志,共456人参会。会上中国宇航学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等7家单位作典型发言,宁波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在会上做题为《三位一体 强化协同 演绎宁波青少年科技教育多彩场景》工作交流,也是本次会上交流的唯一副省级城市代表。

在宁波分会场,宁波市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施英代表宁波出席并做主题交流,市科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市青少年科技中心专职人员参加会议,一同参会的还有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市教育学会、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代表。





宁波主题发言稿:

三位一体 强化协同

演绎宁波青少年科技教育多彩场景


宁波素有“美丽的港口城市”、“中国院士之乡”的城市名片,有屠呦呦、顾方舟两位人民科学家,也拥有宁波籍121位两院院士。向海而生,坚韧不拔的人文底蕴丰厚;知行合一,重教崇文的地域精神显著,使这个城市具有肥沃的科技教育“土壤”。近年来,宁波市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在市委市政府、浙江省科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为宁波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初心使命,赓续科学家精神,高质量地开展了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常规性工作,并创立了青少年科学嘉年华、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双进”助力“双减”等品牌项目,坚持“科普活动品牌化、科普资源课程化、科普服务均等化、科普平台数字化”,打造“三位一体”协同机制,以专职力量的“小中心”协同构筑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的“大外围、大体量”,年均举办大型活动20余场、讲座进校150余所、下乡送服务30余次,参与学生40余万人次。

一、法规保障强化协同,明确和规范青少年科技教育责任和要求,确保基础落实。

科协重点参与制订的《宁波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于2019年3月1日施行。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规定中小学校应当组织开展创新发明、科技制作、科学考察、科技竞赛等活动,每学年不少于两次组织开展科学专题教育活动或者校外科学实践活动;规定中小学校、青少年宫等单位应当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县级以上科技类竞赛获得的奖励可以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二、组织建设强化协同,建立健全运行畅通、保障有力的立体化工作格局,确保主体落实。

一是横向有网,通过纲要成员单位与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局、团市委、科技局等保持紧密合作,与教育局每年联合发文布置全年各项重要活动安排,借力教育系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促成科技类活动成为考核评审学校的重要指标,提升科技活动在校显示度。二是纵向有脚,宁波全市10个行政区(县、市)、2个功能区的教育系统,16家企事业单位高校科协均设有青少年科技教育专门联络人,全年各类活动借助区级教育系统平台向学校传达发动。三是外围有帮,成立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设立“专家评审”、“人工智能”、“steam项目制学习”、“信息影像”等8个工作小组,深入参与到市级竞赛活动的组织过程;志愿者队伍体现专业化和社会化特点,吸纳宁波大学科技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和有赛事经验的往届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组织工作,极大地弥补了人手不足的短板。四是扁平支撑,每年与教育局联合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区级科协和教育局的具体负责同志参加,增进彼此工作紧密度;重点活动项目化管理,有计划、有推进、有总结;数字化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协同效率,指令一键到达,无缝对接。

三、资源整合强化协同,以需求为导向,凝聚共识,多方互动,确保目标落实。

一是协同高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团资源,实施“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10家单位选派了包括赵玉芬院士团队在内的32位专家导师,6年来完成了培养500多名科技新苗的目标;二是协同教育系统的教研室和科协系统的学协会资源,为社会化科技类校外课程提供标准化教学经验,用“科技教育教研室”的概念通过磨课、说课、公开课等形式,促进校外课程与校内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完成了打造50个优质校外课程服务中小学校的目标;三是协同科普教育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科教资源,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青少年科教行动”,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贡献,每年可完成惠及30所乡村学校的目标;四是协同科学家精神培养基地资源,成立全国唯一的“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教育基地宁波协调中心”,保证了年均受众5万人次的目标;五是协同公益慈善基金会资源,“中国妇基会——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落地宁波,每年能完成近300名初一至高二女学生参与的目标;六是协同科协系统对外交流资源,开展“中美科普连线”、引进艺术与科技融合的AST社区开放实验室项目,近年来已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肾脏移植手术、极端气候、合成生物学等40场国际性科普活动,完成线上线下受众30万人次的目标。

科学家精神与宁波精神的最好弘扬是传承,最好地传承是接力前行,宁波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将不忘初心使命,将后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素养提升的责任与任务以宁波实践久久为功,源源不断。

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