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6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由国务院于正式发布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实施四个基础工程,以有效增加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为了切实贯彻“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宁波市科协与宁波报业集团于2007年5月联合启动了“宁波市社区电子科普画廊”建设项目,目的是充分发挥新型媒体和先进科普设施的科技传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
据统计,我市现有传统橱窗式科普画廊2173座,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总体推进,这些传统科普画廊在教育手段上显现出了局限性。社区电子科普画廊作为新一代科普教育设施是集电子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新型科普传播载体,采用了最先进、适合于室外环境的LED技术,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交互平台,具备四项功能:一是显示功能,可以像电视一样进行声像播放,形象直观地将科普知识传播给广大公众;二是资源共享功能,能够实现与报纸、电视、互联网之间资源共享;三是集中管理功能,通过由点及面的连动播放、远程控制及时地发布科普信息,四是互动功能,通过点对点的控制,实现一个或几个屏幕独立播放控制,各区、街道、社区的信息上传控制中心后即时播出。
社区电子科普画廊建设是我市大型社会公益性项目,总投资计划约为40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人流密集的社区空地、广场、公园内安装100个社区电子科普画廊。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建设,截止目前在全市六个区已经完成70个,包括:江东区23个、海曙区18个、江北区17个、鄞州区6个、镇海区4个、北仑区2个,其中62个已经联网开播,实际投入资金已达到28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节点的全市科普信息传播网络。宁波市社区电子科普画廊每天播出时间从早上8点开始至晚上20结束,持续播出时间为12个小时。播出内容包括科普短片、时政新闻、便民服务、社区信息等。控制中心分别设在宁波报业集团,监控中心设在市科协。
社区电子科普画廊是“露天的科普展览厅”,是市民身边的科学辅导员,它的建成使我市科普基础设施又增添了新的成员,是我市科普事业的一件大事、喜事。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同志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全过程都亲自过问,为电子科普画廊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于2008年8月6日奥运召开和我市文明城市复查之际,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剪彩。2008年6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同志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听取了电子科普画廊项目的情况汇报说:“这样很好,可以及时沟通政府与市民的联系,形式也活泼,内容可以更贴近市民。”之后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伟在现场考察时也作了充分的肯定。
社区电子科普画廊开播以后,由于播放内容贴近市民、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气息,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白天人们路过时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傍晚时分在装有社区电子科普画廊的广场和公园内在傍晚时分聚集着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他们一边接受着科普知识的熏陶,一边载歌载舞,社区电子科普画廊所在位置已经成为我市社区居民休闲活动的公共舞台和了解信息接受教育的社会课堂。
由于社区电子科普画廊投资规模大、覆盖范围广、信息传播迅速、形式新颖,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市宣传部门、市属各单位的高度关注。作为全国科普创新之举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同时作为新兴媒体引起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新闻主管部门的赞扬。各省市科协参观学习人员纷至沓来。市人大、市政协全程直播宁两会实况,市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通过科普画廊播映了相关的宣传教育片。社区电子科普画廊已经成为我市各部门、县市区、街道、社区共享共用的宣传教育平台。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作了重要讲话,对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科技工作者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素质。中国科协在200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资源集成共享机制,形成跨部门、社会化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争取三年内初步建成以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等为主体的科普资源服务体系。宁波市科协将把推进社区电子科普画廊建设及发挥最大社会效益作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构建科普资源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后我们在进一步追加投资增加科普画廊数目的同时,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正确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电子科普画廊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我们将牢牢把握电子科普画廊公益性的特性,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科学的知识武装人,充分发挥电子科普画廊的社会效益。二是创新播放内容,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掘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创新播放内容,紧跟形势,立足宁波,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是健全管理机制,把有效运行放在首位。电子科普画廊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调动市、区、街道、社区、学会(协会)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督查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电子科普画廊的有效运行。我们相信,通过完善社区电子科普画廊的科普教育功能,将会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使其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科普品牌,积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新贡献。